
“互聯網+”引發農民專業合作社變革
“互聯網+”是當下最熱搜的詞匯之一,也是人們廣為熱議的概念之一,它正引起諸多行業經營方式的變革!盎ヂ摼W+”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影響體現在增強社員參與意識、提高信息傳遞效率、提高生產和管理的智能化程度、創新商業方式等方面。農民專業合作社應抓住機遇,搭載“互聯網+”這趟信息化“高鐵”加快發展。
“互聯網+”與農民專業合作社概述
“互聯網+”是利用互聯網技術和思維,充分發揮其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全社會的創新力和生產力。近幾年,“互聯網+”席卷了從金融、通訊、醫療、教育到交通、商貿等眾多行業,為這些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互聯網+”無疑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新引擎。同時,互聯網時代,社會各界都意識到了“互聯網+”對“三農”問題帶來的巨大機遇與挑戰。
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自古以來就重視農業。當前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就是在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同類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與同類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提供者和利用者,自愿聯合、民主控制的互助性經濟組織,是農業適度規;、集約化、現代化的主要載體。它作為一個直接服務農業、農村和農民的經濟組織和公共管理組織,是黨和政府引導農民發展生產、搞活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完善鄉村治理結構的重要依托力量,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種新方式。
近年來,我國中央一號文件多次強調要鼓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著力加強能力建設。據2017年工商總局統計,我國登記注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已達193萬多家,合作社發展迅猛。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注冊數量以及入社農戶數量快速增長,一方面反映了農民適應市場競爭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存在不少問題。那么,如何利用好“互聯網+”?如何讓代表先進技術和思維的“互聯網+”幫助農民專業合作社持續健康發展呢?
“互聯網+”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推動作用
“互聯網+”可以增強合作社社員的參與意識,促進合作社的民主管理。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規定農民專業合作社實施社員民主管理,社員享有對本社實行民主管理的權利,然而現實卻是很多中小社員并沒有參與到合作社的管理當中,合作社被少數核心社員控制。社員放棄民主管理權利的部分原因是受自身知識、信息以及參與途徑有限等影響,限制其參與管理。由于受教育程度較低、掌握的農業生產經營知識較少、加上農村獲取信息的渠道較少,很多社員要想在合作社經營中作出正確的決策,需要付出較大的信息搜尋成本,基于成本效益考慮,很多社員選擇放棄參與管理的權利!盎ヂ摼W+”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可以讓社員隨時隨地掌握行業相關信息以及合作社動態,為社員參與合作社管理提供信息支撐。
“互聯網+”可以提高信息傳遞效率,降低合作社的交易成本。信息在合作社的生產經營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否快速的以較低成本獲取相關信息決定著合作社的生存和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地處農村,信息相對閉塞,信息獲取渠道非常有限,導致很多合作社不能及時掌握市場信息從而作出錯誤決策!盎ヂ摼W+”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打破時空限制實現信息隨時隨地互通互聯,促進了農產品市場、農業管理、農業技術知識、農業政策等各方面信息的有效傳遞,降低了合作社的信息搜尋成本,解決了由于信息不對稱所造成的農產品滯銷、生產技術落后造成的產品質量不達標、經營理念落后等問題。在“互聯網+”下,合作社可以快速地且以較低成本獲取農產品生產經營中的相關信息,指導其生產經營活動。同時,還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等手段提高合作社的科學化和現代化程度。
“互聯網+”提高了生產和管理的智能化程度,增強合作社的經濟效益!盎ヂ摼W+”借助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將感知、傳輸、處理、控制等有機融合,推進農業生產的標準化、智能化,既節約了人力成本,又提高了合作社農產品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例如,通過物聯網技術,合作社成員可以及時了解農作物的土壤、肥力、是否缺水、病蟲害等信息,根據這些信息作出相應的經營策略,減少由于信息不暢造成的損失,同時借助大數據技術可以幫助合作社分析社務管理、財務管理、交易管理等方面的問題與優勢,對癥下藥,促進合作社提升管理水平,增強合作社的經濟效益。
“互聯網+”創新了商業運營方式,提升合作社的市場競爭力。傳統農業在生產過程中受氣候、病蟲害等自然因素的影響很大,加上農業生產周期較長,決定了農業生產具有很大的不可預測性;同時我國農產品市場逐步放開,農產品價格受到國際市場影響而波動頻繁,合作社面臨著生產和市場的雙重風險,傳統的合作社運營方式很難應對這些風險!盎ヂ摼W+”利用大數據、信息以及新的技術手段,使得合作社從獲取市場需求信息、選購農資、籌措資金、農業信息服務到農產品生產和銷售等各個環節,有了更多的工具、條件和可能性來進行創新。例如合作社可以用互聯網金融的思維對接眾籌、電商、商超、線下展銷等多種經營方式,既可以解決合作社融資難的問題,又可以打開 銷路,通過經營方式的變革提升合作社市場競爭力。
“互聯網+”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提升建議
加強合作社社員經營理念和信息技術培訓,提升合作社社員素質。由于受教育程度低、加上農村基礎設施匱乏和信息技術相對閉塞,很多農民并不了解互聯網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影響,更有甚者還不會上網,勢必會影響“互聯網+”在農民專業合作社中的應用。合作社應加強對社員的教育培訓,使全體社員意識到“互聯網+”在改變合作社經營管理現狀中的重要意義,同時掌握互聯網運用知識和技術,提升合作社社員素質,掃清“互聯網+”在合作社推廣中的社員思想和技術障礙。
因社制宜,積極創新運營方式。當下,互聯網與農業、農村的結合形式豐富多樣,有農村電子商務,又有集合了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3S等現代信息技術和農業智能裝備的“智慧農業”。合作社不能盲目地跟風上設備、上系統,而應該根據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量力而行,選擇適合自己的運營方式。
密切關注政策導向,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盎ヂ摼W+”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層面,國家和各地出臺了鼓勵“互聯網+”的諸多激勵措施。合作社應密切關注國家和當地的相關政策,利用好這些政策加快發展。例如《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專門設了“扶持政策”一章,就產業政策、財政扶持、稅收優惠等問題作出專門規定。國家鼓勵、支持農民發展專業合作社,中央和地方財政每年安排資金,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信息、培訓、農產品質量標準與認證、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市場營銷和技術推廣等服務。專業合作社可以向當地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申報專業合作社示范項目,也可以申請承擔農業和農村經濟建設項目。此外,為了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我國一些地區已制定了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優惠政策,對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提供技術服務和勞務所取得的收入,暫免征收企業所得稅;對農民銷售自產農產品及其經分級、整理、初級加工、包裝、加貼品牌商標等不改變產品形狀的農產品,免征增值稅;對從事農機作業、排灌、病蟲害防治、疫病防治、家畜家禽等動物配種、農牧保險以及相關技術培訓業務的收入,免征營業稅。對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生產經營用地、辦公場所等非農建設用地,給予優先安排。
總之,我們今后要通過“互聯網+”的方式,以“科技興農,合作致富”為理念,幫助農民專業合作社進一步提高信息化水平,助推“互聯網+”與農民專業合作社深度融合,最終讓農民專業合作社搭載“互聯網+”這趟信息化“高鐵”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來源:東方城鄉報
